官宣!14個特年夜城市,10城GDP破萬億
作 者丨吳文汐
編 輯丨李博
圖 源丨攝圖網
近日,官宣個特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帶領小組辦公室編制的年夜《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》顯示,今朝我國共有106個年夜城市,城市城包含7個超年夜城市、破萬14個特年夜城市、官宣個特14個Ⅰ型年夜城市以及71個Ⅱ型年夜城市。年夜
截至2020年,城市城我國擁有上海、破萬北京、官宣個特深圳、年夜重慶、城市城廣州、破萬成都、官宣個特天津7個超年夜城市,年夜14個特年夜城市包含武漢、城市城東莞、西安、杭州、佛山、南京、沈陽、青島、濟南、長沙、哈爾濱、鄭州、昆明、年夜連。
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剃頭現,14個特年夜城市中,10個為省會城市,佛山和東莞是唯一的兩個地級市。在多地實施強省會戰略下,武漢、長沙、鄭州等省會城市人口范圍正在不竭擴年夜,并在相關打算中提出了更高的方針。同時,以長三角、珠三角為代表的主要城市群重點城市人口會聚度逐漸提升。東北地區入圍特年夜城市的沈陽、哈爾濱、年夜連三地最近幾年呈現人口增速放緩或外流,面對挑戰。
總的來看,人口的會聚一定水平上帶動本地經濟的成長,14個特年夜城市中已有10城GDP破萬億。城市能級的提升,意味著城市吸引力、輻射力的增強,同時將帶來更多的資源。當然,以人口范圍為標準劃分的城市品級,不克不及作為權衡城市綜合實力的唯一標準。

強省會人口虹吸較著
按照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《關于調劑城市范圍劃分標準的通知》: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年夜城市,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年夜城市,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年夜城市,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年夜城市,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,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,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。
2020年,14個特年夜城市中,武漢、東莞、西安城區人口已經達到900萬以上,接近超年夜城市水平;佛山、長沙、哈爾濱、昆明、年夜連等城市由I型年夜城市升級為特年夜城市。從區域散布來看,14個特年夜城市中5個位于中西部,6個位于東部,還有3個來自東北地區。
2020年,武漢城區人口數量為995.3萬,距離超年夜城市僅剩一步之遙。武漢是國度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,也是中部地區最年夜都會及唯一的副省級城市,常住人口總量一直保持增長趨勢。
作為九省通衢,武漢的人口虹吸效應較強。2020年,武漢常住人口為1244.77萬人,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978.54萬人相比,增加266.23萬人,增長了27.2%。而2021年,武漢常住人口達到1364.89萬人,比2020年再增120.12萬人,增長9.7%,達到汗青最高位,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一。同時,2021年武漢城鎮化率達到84.56%,同比增加0.25個百分點,創下汗青新高。
近兩年,武漢人口增長實現奔騰,兩年的增幅均達到百萬級別。21世紀經濟研究院闡發認為,一方面,隨著疫情后武漢經濟強勢恢復,以及沿海制造業部分向中西部轉移,武漢財產成長勢頭杰出,吸引了更多人才留漢工作。另外一方面,在強省會戰略下,湖北省內亂部人口向武漢活動,特別是武漢周邊城市人口的流入。隨著人口快速增長,在14個城市中,武漢或率先跨入超年夜城市行列。

14個特年夜城市中,東莞城區人口數量緊隨武漢之后,為955.76萬人。值得一提的是,廣東入圍的東莞和佛山兩座城市是14座城市中唯一的兩個地級市,其他皆為省會城市或副省級城市。
同時,東莞和佛山也是其中城鎮化率最高的兩座城市。2020年,14座特年夜城市城鎮化率依次為:佛山(95.2%)、東莞(92.1%)、南京(86.8%)、沈陽(84.5%)、武漢(84.3%)、杭州(83.3%)、長沙(82.6%)、年夜連(82.4%)、西安(79.8%)、昆明(79.7%)、鄭州(78.4%)、青島(76.3%)、濟南(73.5%)、哈爾濱(70.6%)。
面積僅2474平方千米的東莞,是今朝人口密度最高的地級市。2021年,東莞的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千米4259人。2020年,東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萬年夜關,成為繼廣州、深圳之后,廣東省第三個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人口年夜市,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比較,全市常住人口增加224.64萬人,增長27.33%。
同屬特年夜城市之列的佛山2021年常住人口達到961.26萬人,比2020年末增加9.38萬人,增長9.9%,增速高于全省。
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,隨著城市群、都會圈扶植的不竭推進,我國主要城市群人口會聚度不竭提升。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年夜灣區等主要城市群無論是在經濟、財產成長仍是就業創業機緣上均具有較著優勢,在一體化以及協同成長的趨勢下,潛力不竭顯現,對人口的吸引力也在進一步增強。
在14個特年夜城市中,西部地區包含西安、昆明兩個城市。作為西北的龍頭城市,西安也是國度中心城市,最近幾年來人口增長較快,在14個城市中也有望較快步入超年夜城市行列。昆明相對范圍較小,2020年常住人口為846.01萬人,城區人口為534.09萬人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2021年時,昆明曾提出到2025年,昆明市人口將達到1000萬,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000平方千米的方針。數據顯示,2021年底,昆明常住人口為846.3萬人,距離1000萬方針還有約150萬人的差距。而從近十年的趨勢來看,昆明人口范圍一直穩步增長,具有沖擊千萬人口年夜市的可能性。
沈陽、哈爾濱、年夜連三座位于東北地區的特年夜城市,2020年城區人口數量別離為706.72萬人、549.93萬人、520.83萬人。從人口總量來看,七普數據發布后,東北地區再無千萬人口城市。2021年,沈陽、年夜連兩座城市常住人口別離比上年增長4.5萬人、9萬人,哈爾濱比上年下降12.5萬人。
今朝來看,中國特年夜城市仍以省會城市占多數,14城中有10個為省會城市。面向2035年,多個省會城市提出了更高的人口范圍方針。按照各地公示的河山空間總體打算草案,到2035年,鄭州常住人口將達到1800萬人,武漢預計容納1660萬人,長沙、合肥也將別離達到1500萬人、1300萬人。
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,財產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是客不雅規律,在多地實施強省會戰略下,人口向強省會城市活動的現象可能更加較著。除此之外,此次認定的14個Ⅰ型年夜城市中,南寧、石家莊、廈門等城市城區人口數量已經接近500萬關卡,未來亦有機緣沖擊特年夜城市的方針。
10座特年夜城市GDP過萬億
經濟的成長會吸引更多人口,人口會聚也會帶動城市經濟的成長。
從2021年的GDP總量來看,14個特年夜城市中有10個已經進入萬億GDP俱樂部,別離為杭州、武漢、南京、青島、長沙、鄭州、佛山、濟南、東莞、西安。
杭州本年在第十三次黨代會述說中提出,跳出杭州經營杭州、安身全局成長杭州,在全省更好闡揚頭雁作用,爭取躋身國內亂一線城市、全球城市第一方陣。這是杭州首次提出躋身一線城市的方針。
2021年,杭州GDP總量達18109億元,在全國城市中位列前十。從財產來看,今朝杭州已經形成視覺智能(數字安防)、生物醫藥與健康、智能計較、集成電路、網絡通信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智能家居、智能裝備、現代紡織九年夜標記性財產鏈,而作為“數字經濟第一城”,杭州的標記性財產鏈中6項與數字經濟有關。2021年,杭州數字經濟核心財產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.6萬億元,占浙江省近六成;增加值4905億元,占GDP比重逾越27%。
同屬長三角地區的南京,多次提出扶植國度中心城市的方針。2021年,南京GDP總量達16355.32億元。汽車、鋼鐵、石化新材料,以及電子信息是南京的四年夜支柱財產。作為省會,南京的經濟雖然與蘇州有差距,但其綜合實力較強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長三角城市群加快一體化的布景下,杭州、南京兩座城市最近幾年來三產成長迅猛。從財產布局來看,杭州和南京三產占比均在60%以上,別離為67.9%和62.1%。2021年,杭州辦事業增加值突破1.2萬億元,占全市經濟總量近7成,占全省辦事業增加值的近三分之一。南京2021年辦事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。
從GDP增速來看,14個特年夜城市中有6個2021年增速跑贏全國,別離為武漢、杭州、青島、佛山、年夜連、東莞。
其中,武漢2021年GDP增速達到12.2%??梢钥闯?,武漢在疫情平穩后經濟迎來強勢反彈。最近幾年來,武漢由傳統的重工業城市逐步向汽車整車及核心部件、光纖通信、芯片制造等智能制造財產成長,形成“光芯屏端網”新一代信息手藝、汽車制造和辦事、年夜健康和生物手藝、高端裝備制造、智能建造、商貿物流、現代金融、綠色環保及文化旅游九年夜支柱財產。
在疏解重化工財產的同時,武漢在低碳經濟上表示突出。2020年,武漢煤炭消費總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下降至35%左右,而同年的全國水平為56.83%。別的,武漢厚實的科教根本、人才資源逐步突顯,形成科創優勢。近十年,武漢高新手藝企業數量增長10.2倍,高新手藝財產增加值增長約2.5倍,占GDP比重27%,提高10.1個百分點。
廣東的莞佛“雙子星”增速同樣高于全國。2019年以來,佛山、東莞相繼躋身萬億GDP俱樂部,東莞還在去年成為全國第15個“雙萬”城市。
今朝,東莞已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、高端裝備制造、紡織服裝鞋帽、食品飲料等四個支柱財產,以及軟件與信息辦事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五個新興財產。而佛山以智能家電、汽車、先進材料、現代輕工紡織和現代農業與食品為五年夜支柱財產。兩地支柱財產增加值均逐年穩步提高。
雖然莞佛二地都以制造業聞名,但在定位上有所不合,佛山將“扶植制造業創新高地”,而東莞則提出“打造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強市”。同時,兩地經濟布局有所不合,佛山以內亂源性經濟為主,本土企業占多數;而東莞以外向型經濟為主,承接了香港特區甚至亞太地區的經濟輻射和部分財產轉移。
年夜連2021年GDP增速為8.2%。地處渤海海灣的年夜連,在東北地區區位優勢突出,是東北唯一擁有港口的城市,也是唯一的打算單列市,在“一帶一路”中是對接日韓的橋頭堡。本年上半年,年夜連經濟總量3905.7億元,同比增長3.3%,總量與增速在東北四年夜副省級城市中均排在首位。從去年上半年以來,年夜連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四個副省級城市。
工業是年夜連經濟成長提速的關頭。2021年,年夜連二產占比達42.2%,較2020年上升2.2個百分點,達到了近7年的最高值;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%,高居15個副省級城市之首。其中,石化財產對工業支撐作用較著,去年,年夜連石化工業增加值增長16.4%,本年上半年增長7.3%,均高于同期全市規上工業增速。
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,人口的會聚能帶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,也會形成強年夜的消吃氣力,從而帶來經濟效益;反過來,經濟的成長能進一步帶悅耳口會聚,加快城鎮化過程。今朝來看,珠三角、長三角等區域人口持久凈流入,并在一定水平上提升了本地的經濟活力。同時,中西部地區城市也在不竭突起,武漢、西安等城市人口范圍提升,未來或將為經濟成長提供新的動力,并帶動相應區域經濟的成長。東北地區人口增長受到自然情況、地理情況、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成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,但東北整體城鎮化率水平較高,經濟韌性仍較強,未來應進一步加年夜科技創新、現代農業、裝備制造、交通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和扶植力度。